走過田野的旅人
時間: 11/25 (六) 下午14:30-16:30 (14:00開放進場)
時間: 11/25 (六) 下午14:30-16:30 (14:00開放進場)
讓巴哈的音樂,喚醒明亮的雙眼,遠離顛倒夢想,體驗究竟涅槃的聆賞實踐。
「中脈」,也就是身體的中線,從頭頂的百會穴,經會陰到腳底的湧泉穴。「耳朵的中間,眼睛的後面」。三十年前在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(Manhattan School of Music)跟隨 Prof. Cynthia Hoffmann 學習聲樂,學到的那一條身體裡的線,讓我像信仰般堅定不移,不斷的探索。這不只是歌唱身體的紀律,而且是人類宗教、文化、藝術的泉源。是人類由爬行的哺乳類動物,能站起來直立,讓自己不斷往上提昇的能量。也是人類的性愛,往至善至美發展時,能如此充滿宗教性的原因,也是我在「好合篇」中最想表達的。漢文八音就是在那一條線,跌宕起伏,傳音入密。誦之如歌、吟之似曲、平仄陰陽、合轍押韻。
旅人之歌 Lieder eines fahrenden Gesellen
歌樂是馬勒整個音樂生涯的軸線。在不同的歌劇院擔任指揮,是馬勒的正職工作;馬勒創作的管絃作品,也與歌樂有著緊密的關係。在馬勒筆下,人聲可以與管弦樂團搭配,絢麗多彩;也可以回到藝術歌曲人聲與鋼琴的組合,細膩幽微。
臺灣漢文,即臺灣文言文,是臺灣從明鄭時期至戰後初期所通用的一種書面語文書,而用於閱讀漢文的語言則主要為台語及客家語,讀音為文讀音。在漢文教育方面,多以《千字文》、《三字經》、《百家姓》和《千金譜》等作為蒙學教材,待基礎穩固後再進一步學習《論語》、《孝經》和《詩經》等四書五經。而作品類別則涵括詩歌、散文、賦、小說、詞和詩話等。
在安靜北町日式建築的午後時光,閱讀一本喜歡的書,與自己對話,也與他人分享你的閱讀筆記。在這時刻看書,不經意看進眼裏的字句,常常是當下的自己,最需要的一段話。
你會想帶實用型的書,或是故事型的書呢?是身體保健的書,或是心靈提升的書呢?或是,單純想來聽聽身為作家與資深譯者的齊萱,平常喜歡閱讀甚麼類型的書呢?又會帶哪一本書來跟大家分享呢?邀請您,一起來北町輕鬆互動交談分享閱讀的樂趣。
愛情,是人類永恆的習題:
思慕、追求、無奈、分離的苦,
結為連理的喜悅、
燕爾好合的歡快……
取材自詩經、樂府、唐詩宋詞、各國民謠、藝術歌曲,
古今中外,交織吟詠,
發自靈魂深處的聲音,歌詠亙古的主題。
內在對話的觀聽經驗,一直是當代藝術表現的核心,持續不斷呼吸與滋養,像個不老靈魂在心靈深處的吟唱。「一凡廳」的核心概念,便是傳達母親的子宮,是我們生命裡第一座音樂廳的概念。不分族群,我們共同的『母語』,應該是那「生命初始的寧靜」。在傾聽中,傳遞愛的訊息,說出心裡話,讓我們重新獲得內在自由。
這個月初,受到邀請,希望「一凡廳」能在北町有個為期兩週的創意生活館概念店呈現。 所以,在幾次場勘場地後,短短幾天,我就要將兩週內要呈現的活動內容策劃出來,準備接下來的佈展與進駐。 這次在北町日式建築群的空間,一凡廳剛好安排在台東女中正門口的對面,也就是台東市四維路一段689號。 非常寬敞雅緻的日式建築,採光通風非常好,在微涼的秋日,來日式建築體驗不同的「一凡廳」音樂會,也是非常值得推薦的! 只是,因為是歷史建築的關係,前天晚上接到通知說,不能在室內飲食。所以,原本想要在室內空間安排喝咖啡聽音樂的下午茶想法,現在就只能改成與大家分享一凡廳的掛耳咖啡與甜點。(外帶回家享用) 我們這次安排由女高音羅惠真老師與我為大家帶來數首浪漫法文、德文藝術歌曲,與臺語藝術歌曲。...
此次音樂會主題「始終如一」,是從「一凡廳」的創作概念繼續延伸,從單一、平凡的核心精神出發,傾聽內在多聲道的和諧體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