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術療癒系列活動
為強化偏鄉文化資源,讓藝術活動不單只在藝術殿堂舉行,2023多元文化參與共融的「藝術療癒」文化近用系列活動,首場將於6/20(二)上午10:00-11:30,在臺東縣家立立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四樓活動空間展開序幕。
由文化部指導,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主辦,一凡心識內樂團執行的【藝術療癒】文化近用系列活動,規劃以多元協力方式執行,結合在地公私部門、社福長照體系、社區培力系統、偏鄉學校與藝文工作者,以「參與式共融體驗及分享」、「跨齡、跨障別、跨域共學」及「偏鄉參與」的計畫主題,交織設計多元的藝術療癒活動,藉由友善與優質的藝療饗宴,提高民眾參與文化活動與自我療癒的意願。
此次【藝術療癒】以台東三好「好山、好水、好空氣」為設計理念,特別規劃延伸「身、心、靈」好好呼吸三部曲。從有形的「外在視覺」顯現,到無形的「內在識覺」的浮現,隱喻每個人的生命經驗就像是跨界演出一樣,從外在的「物件」觀看,到內在的「悟見」體驗。「看見」的概念已經從「眼睛」導向「耳朵」。而「聽見」,似乎又回到一個無聲的「中空狀態」,成為覺察內在的「寧靜」的本身。
此次系列活動,涵蓋「參與式共融體驗及分享」、「跨齡、跨障別、跨域共學」及「偏鄉參與」三種規劃,以「藝術陪伴、心理支持、音樂輔療」的方式, 運用「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回憶、共融、和解」9 種感官覺受,搭配以【心靈會客室】為布置主體的「客廳」意象,設計出9場多重參與的藝術療癒饗宴。
1) 《藝術療癒的共感練習曲》2) 《琴鍵上的芳香調理》 3) 《閱讀「琴」緒》
4) 《傾聽對話交響曲》5) 《聽出情緒的味覺體驗》 6) 《當「巴哈」遇見「巴賴」》
7) 《懷舊年代的風情再現》 8) 《無國界音樂料理》 9) 《心暖花開音樂課》
擔任這次【藝術療癒】系列活動的藝術顧問-前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副校長、前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學院院長蔡永文教授表示: 「藝術療癒」無關藝術展現能力,比起「藝術」本身,它更像是一種與自己內在對話與溝通的橋樑。從使用媒材開始,進行視覺心象的藝術表達,也可以反映個人的情感和狀態。「藝術療癒」強調的是「觀聽經驗與創作的過程」和「結束後的心得分享」。藉此抒發情緒,並在參與者的共感經驗中,獲得正向的心理支持。
一凡心識內樂團團長周美君也表示:內在對話的觀聽經驗,一直是當代藝術表現的核心,持續不斷呼吸與滋養,像個不老靈魂在心靈深處的吟唱。一凡廳的核心精神,便是傳達母親的子宮,是我們生命裡第一座音樂廳的概念。不分族群,我們共同的『母語』,應該是那「生命最初始的寧靜」。在傾聽中,傳遞愛的訊息,說出心裡話,讓我們重新獲得內在自由。
以台東三好「好山、好水、好空氣」為設計理念,特別規劃「身、心、靈」好好呼吸三部曲。從有形的「外在視覺」(外世界)顯現,到無形的「內在識覺」(意識界)的浮現,像是每個人生命經驗的跨界演出一樣,從外在的「物件」,到內在的「悟見」體驗。「看見」的概念已經從「眼睛」導向「耳朵」。而「聽見」,似乎又回到一個無聲的「中空狀態」,成為覺察內在的「寧靜」的本身。
設計以「晚霞紅」與「白晝藍」結合交錯產生的湛藍紫色為基底,傳遞從追尋「火紅熱情」與「嚮往自由藍」所調和出的心理狀態。
左邊湛藍高筒圓弧代表「山」,中間紛紅色圓弧線條代表「水」,右邊黃色區塊代表「空氣」。水樣線條用「粉紅色」代表「生命之河」的「母體」文化,除了編織著不同族群的「血脈」,也暗示著出生前的一條「臍帶」,到出生後的多重「期待」。
圖示上的側臉,雖然沒有耳朵,也沒有眼睛,卻是要代表人類的「觀」、「聽」經驗,並非來自外在感官,而是內在意識的「宇宙」,那個持續在增長智慧的「靈性經驗」。
內在對話的觀聽經驗,一直是當代藝術表現的核心,持續不斷呼吸與滋養,像個不老靈魂在心靈深處的吟唱。一凡廳的核心概念,是傳達母親的子宮,是我們生命裡第一座音樂廳的概念。不分族群,我們共同的『母語』,應該是那「生命初始的寧靜」。在傾聽中,傳遞愛的訊息,說出心裡話,讓我們重新獲得內在自由。
從「東海岸」到那「未知的彼岸」,透過運用非語言的「靈魂老歌」,跨界跨時空的「音樂對話」,放下「角色期待」,從原住民的「探究母體文化」,回到生命初始地的「原位覺醒」,誠實覺察尋找「高峰經驗」。
藉由藝術療癒系列活動,打開隱藏在生命深處的秘密寶盒,帶領自己遊歷一場「一個人的識界旅行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