鏡中鏡 策展
鏡中鏡 Spiegel im Spiegel
夢中夢 Traum im Traum
持續不斷地觀看,總是反映著一連串的自我對話。到底是「鏡子裡的眼睛」,讓我知道,我到底看見「誰」? 還是鏡子裡的我,永遠看不透的是那個一直「睜開眼」的自我。真實的反映,是否在「閉上眼的夢境」裡,才能上演超現實的「鏡態人生」呢?
《鏡中鏡》(Spiegel im Spiegel),是愛沙尼亞作曲家Arvo Pärt(亞福帕特)為小提琴與鋼琴所寫的器樂作品,寫於1978年。《鏡中鏡》樂曲中運用不斷地行進的三個音,一分一秒的堆疊與流動,延展出如同未知般的旋律,聽似單純的三個音反覆緩慢行進,像是「身、心、靈」三部曲般一連串自我觀照的提問,「我是誰?」、「誰在聽?」、「我是那?」、「你我他?」、「不知道?」、......
聆聽這首近10分鐘的曲子,像是一趟探訪夢境裡的自己。靜謐的琴音,如宇宙中星球運轉般和諧而神秘。這種醒著入夢的觀聽經驗,似乎暫時超越三次元的時空經驗,好像有種遊歷在「觀夢是夢、觀夢不是夢、觀夢還是夢」的「三境界」。鋼琴的每個音,像是個安靜有穿透感的結晶體,奏著一直都靜置在那不變的,永恆的存在。
鋼琴家周美君在這次的「凝鏡-行為特展」中,特別挑選這首曲子,作為「聲歷其鏡-鏡觀其變」的「鏡態效應主題曲」,讓民眾親自體驗鋼琴家在演奏過程中「凝識」狀態的模擬,將原本無形的內意識觀看模式,具體用「物件」方式來呈現,誘發觀看者親臨當下的「悟見」經驗。
策展期間,周美君將演奏《鏡中鏡》鋼琴獨奏版本,並且將鋼琴譜架前原本擺放的「樂譜」,變身為「鑲著銀灰宇宙色華麗鏡框的鏡子」。隱喻演奏者是如何將外在觀看的「樂譜」,切換為「鏡面模式」,誠實透引出一段與自我未完成的深層對話。演出者在整個演奏生涯的心歷路程,其實很像「抱著樂譜」跳探戈,一進一退之間,不「讓步」的堅持,只為求得手指「同步」輸出眼前視覺的印記與情感的裸現。在不確定自己腦內模式投射出來的外在顯現是否能「靠譜」時,只求整個生命經驗至少不要太「離譜」,在炙熱的鎂光燈下,仍舊還可以與生命中最忠實的舞伴(影子)共舞,照見每一個單獨存在的喜悅。
在一凡廳,用音樂,閱讀自己。
你照見的自己,是琴鏡中人?還是心裡有譜的你?
歡迎好久-不見的自己,來演繹一場「生命獨奏家」的心路歷程。